徐良高:互联网技术为传播考古知识和中国故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023-07-11 10:04:29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西安7月11日电 (记者杨虞波罗)7月9日,“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在陕西西安启动。在“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 激活中华文明新活力”主题分享会上,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表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首先要认清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文化传统。

中国考古学的百年发展及其成就为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文化传统提供了大量新发现、新成果。“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徐良高表示。


(资料图片)

何以中国?徐良高认为,从考古学看,“器以藏礼”,以礼器为物化象征和标识的礼乐制度和礼乐文化展现了中国国家的出现与成长历程以及中华文明的独特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第一,中华文明的形成即国家的出现和成熟以礼器制度的形成与成熟为标志。从新石器时代的多元文化到龙山时代的各地方国间“文化互动圈”,一批玉质和陶制礼器出现并在不同区域文化中互见,如玉琮、玉璧、陶鬶等,到二里头文化时期,礼器系统形成,如铜鼎、铜盉、铜爵、玉璋等,标志广域统一国家的出现。商周文化继承并发展了二里头文化的礼器系统,形成成熟的青铜礼器体系,“青铜礼器文化圈”从黄河中游不断扩展到长江流域和长城地带,昭示以青铜礼器为象征标志的大一统国家的成熟与扩展。

第二,早期中国“多元一体”政治体的不断扩大和广大区域内不同族群的融合与文化认同的趋同表现为以青铜礼器和礼乐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大传统不断被周边文化接受,“青铜礼器文化圈”不断扩张。从考古看,四夷融入华夏也以接受中原礼器和礼乐文化为标志,如伊川徐阳戎人墓之所见。

第三,文化的延续与创新表现为一代代人对礼乐文化大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各区域文化在接受、融入礼乐文化大传统的同时也以自己的文化不断丰富、发展文化大传统。从较简单的二里头文化礼器组合到种类更为丰富的以酒器觚爵为核心的二里岗、殷墟商文化礼器组合,再到周代以食器鼎簋为核心的礼器组合,就是这一传承与发展的最好说明,故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第四,秦汉以后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是对三代礼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历代学者通过对三礼等典籍的注释、研究,不断注入新思想,发展传统的礼乐文化。

徐良高谈到,与礼乐文化相辅相成的是中华文明独特的汉字体系,高度发达的铸造青铜礼器和传承有序的汉字体系是礼乐文明的载体,是有别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中华早期文明的突出特征,彰显了“何以中国”的历史进程。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如何讲好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徐良高认为,互联网技术为传播考古知识和中国故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有力的工具。对于考古学来说,公众考古活动的开展已经成为每一处考古工地的基本工作要求。

“现在几乎每一项重要考古发现都有电视和网上直播,都收获了极高的收视率,均掀起一波关注以及讨论中国历史文化的社会热潮,如四川三星堆祭祀坑、南昌海昏侯墓葬和曹操高陵的发掘直播。”徐良高表示,探明“何以中国”,揭示优秀文化传统,讲好中国故事,中国考古人一直在努力。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文物古迹司、考古司、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委网信委,人民网,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联合主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支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