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小暑过后,气温升高,各地陆续开展抢收抢种工作。为全力保障“双抢”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农机在“双抢”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确保早稻粮食稳产高产,新建区积极组建了多支便民农机维修服务队,深入农村一线开展免费维修服务活动。同时,通过农机化集成技术应用等措施,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稳住种粮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便民服务队送技术进村
在新建区恒湖垦殖场,农机大户张恒伟正在检修收割和插秧的机械,准备用这些“大铁牛”在“双抢”中大干一场。然而面对上百台大小机械,张恒伟显得力不从心。正当他忙得不可开交时,区里的便民农机维修服务队来到他的合作社,帮他解决了农机检修人员少、时间紧、技术不足的问题。恒湖垦殖场农机大户张恒伟说:“农机维修服务队的服务确实周到,像我们插秧机、收割机上的一些小毛病,他们在电话里教我们一步一步的检修,如果是一些大的故障,他们还会亲自来到我们合作社现场检测,现场修理,他们不仅速度快而且服务质量有保障,大大节省了我们的维修成本,‘双抢’期间确实能帮我们很大的忙。”
除了对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开展上门集中检修外,新建区便民农机维修服务队还深入到分散的农户家中,逐一排除农机运作中的故障,还不时地向农民讲解农机操作注意事项,排除机械安全隐患,保证农机安全生产,实现早稻粮食颗粒归仓。新建区便民农机维修服务队队员钟永恒说:“现在是‘双抢’季节,拖拉机、收割机到了田里是不能停下来的,我们只要接到老百姓的电话立马就会赶到田间地头,为农机手抢修好农机设备,保证‘双抢’顺利进行。”
为备战“双抢”,新建区农业农村部门组建4支便民农机维修服务队,义务帮助农民巡回检修、安装、调试农机具,确保农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生产。截至目前,服务队已维修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旋耕机等各类农机1000多台套,受到农户们的欢迎。新建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股干部薛强告诉记者:“针对今年‘双抢’气温高、劳力少、任务重的实际情况,我们依托农机维修服务队,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乡镇维修网点,帮助农机手保养调试,检修各类农业机械,并推出24小时服务热线,全天候为农户提供上门服务,真正做到让农机手满意,种粮户放心。”
大力推广育秧新技术
今年以来,新建区立足自身实际,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科学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田间地头,成了农业增效的“助推器”,农民增收的“催化剂”。
在江西鄱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基地,16000多亩的早稻长势喜人,公司负责人夏清义正在早稻田里查看水稻虫情和长势。今年的早稻生产,夏清义在江西省农机推广中心的指导下,首次采用了精量稀播匀播育壮秧和钵体毯状苗长秧龄移栽技术,不仅缩短了水稻的生育期,而且同时期内的齐穗率比传统种植方式高出了60%。“我们采用同一品种、同一时间、同一条件栽插的秧苗,在同一田块里两种育秧技术培育的秧苗长势截然不同,用毯壮苗精量稀播匀播技术的秧苗现在齐穗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用传统平盘育秧的秧苗,现在齐穗率不到30%。按照现在的长势,预计用新技术栽培的水稻,最终的亩产量要提高50到100斤左右。”夏清义说。相比传统的水稻种植方法,这种全新的育秧和移栽技术,不仅破解了水稻全程机械化过程中机插率长期徘徊不前的短板,还有效破解“稻-稻-油”效益偏低的问题,为双季稻区大量冬闲田的高效利用创造条件,为国家增粮、农民增收提供示范引领。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文喜贤告诉记者:“这种新技术解决了过去烂秧病秧的问题,使育好秧成为常态,育出壮秧变为正常,培育长秧龄壮秧成为可能;同时,把水稻的生育期提前,为油菜生长腾出光温资源,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区),新建区持续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优化耕作条件,提升机械化率,推广生态化种植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结合互联网数字化,做好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拓展农产品专业销售渠道,让乡村振兴的幸福底色描绘得更加饱满。(全媒体记者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