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微速讯:百万财经大V吐槽“量化少做T”、“受够了”,什么情况?

2023-05-28 15:17: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期市场主线不明朗,波动显著加剧,百万财经大V“月风_投资笔记”公开喊话“量化少做T”、“受够了”,不过随后便删除该言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公开资料显示,此大V为嘉越投资基金经理、投资总监吴悦风,主要策略为主观多头策略,其提到的T即可以通过波动赚取利润的日内交易策略。部分主观多头策略基金经理坦言,近年来行业、个股波动显著加剧,与量化私募的发展不无关系。不过多位量化私募人士透露,量化交易对市场整体波动影响有限,而且伴随着量化策略拥挤度加剧,降频是必然趋势。

在多数人看来,参考海外市场的发展脉络,量化投资必然会出现,对于私募管理人来说,相比于质疑或争辩量化投资对市场是否产生负面影响,思考如何降低净值波动或许更加重要。

大V吐槽 量化投资再次受质疑

近日,有人士截图称,坐拥百万粉丝的财经大V“月风_投资笔记”在社交平台吐槽量化投资。吴悦风表示,市场现在生态很脆弱,量化少做点T吧,也没见大部分人今年做出明显超额收益。截至发稿时,记者翻阅该大V的发布内容,已经找不到此观点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不止吴悦风,部分主观多头策略基金经理也认为量化投资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波动。

“2021年以来,A股的结构性行情愈发极致,很多行业和个股的表现波动明显加大,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宏观环境、行业政策等方面的变化,还有量化投资的快速发展。”沪上一位私募人士直言,2021年量化私募管理规模突破万亿元,其中大多数量化私募的主要策略是以量价因子为主的多因子股票多头策略,因此其对于趋势的捕捉非常迅速,显示在股价中就是“一旦涨会涨过头,跌也会跌过头”。

事实上,早在2021年市场成交量多次破万亿时,量化投资就曾引发争议,部分私募创始人认为量化投资的高频交易引发了市场的大幅波动。

高频量化盈利空间已被压缩

对于高频交易引发的质疑,多位量化私募人士称,在量化私募高速发展过程中,降频已经是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在监管逐步完善下,高频量化的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目前高频交易规模较小,对市场影响极其有限。

“以前高频股票多头量化策略年换手率为200倍至300倍。行业高速发展后,高频策略换手率逐渐降至100倍左右,其中百亿级量化私募换手率大多集中在30倍左右,部分管理规模超过400亿元的机构,交易频率可能已降至20倍左右,未来高频策略大概率只存在于管理人的自营盘中。”沪上某百亿级量化私募人士直言。

思源量化私募创始人王雄也坦言,国内大多数量化私募存在高频交易策略,但是近年来高频赛道异常拥挤,交易边际成本越来越高,边际收益也越来越低。“因此思源量化也在探索一些新的深度基本面量化,让公司不再依赖于高频交易。”

另外,今年4月沪深交易所发布了《主板股票异常交易实时监控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主要披露了证券交易所对“异常交易”的监控方向和要求,着重关注了“交易挂单”的操作细节。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细则出台的出发点是为了减少股票的非理性波动,抑制资金或者持仓具有优势的参与者对股价造成的影响,但“价格笼子”机制主要对超高频交易有一定影响,对中低频交易则更加友善。

头部私募探索量化与主观的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量化私募在增加基本面量化的探索,主观多头私募也在积极寻找量化与主观策略的融合路径。

比如,今年4月宁泉资产发布公告招募金融工程实习生,要求其运用量化分析手段构建行业景气度指标体系,为行业资产配置提供支持。今年3月拾贝投资发布公告称,欢迎对金融投资感兴趣的计算机/软件、数学、物理、金融等理工科专业和职业背景的同学加入公司。同一个月,少数派投资也表示公司创新了投资理念——“超额收益来自多数人的误区”,探索行为金融学在中国股市的实战运用,寻找主动与量化结合的投资方法,因此招募量化研究员。

“我们在研究海外顶级私募成长路径时发现,很多做主动管理起家的机构,在规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主动和量化相结合的打法。而且,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量化投资的优势,比如提高研究效率、赋能风险控制等,因此主观与量化的结合值得探索。”一位百亿级私募人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