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柿子酒酿造酒庄里,35岁的归国女留学生王薇与调酒师品饮刚调制的柿子起泡酒,酿造甜蜜;在自家木耳种植大棚里,61岁的“种植能手”陈道莲查看木耳长势,为即将到来的采摘季做前期准备工作;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里,60岁“养蚕大户”赖珍彩给自家的幼蚕铺上新桑叶,播种希望……
【资料图】
初夏时节,在三秦三大地乡村振兴一线,有许多像他们一样的女能人,怀着一股干劲,将各自的事业干得红红火火,展现了“半边天”在乡村振兴中的巾帼实践。
干“柿业”归国女留学生助留守妇女就业
5月9日,在云集柿业富平柿园综合项目接待中心,王薇给参观嘉宾推荐柿子酒产品。新华网 杨喜龙 摄
“富平柿饼好吃因为是溏心,甜度高。”在国外学过果酒酿造技术和管理课程的王薇说,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富平的尖柿可以酿酒,就想着要拿最好的柿子把柿子酒产品做出来。
陕西富平是全国闻名的“柿子之乡”。近年来,富平把柿子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抓手,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2019年,刚结束国外留学生涯1年的32岁西安女孩王薇,来到富平淡村镇建厂房,开始干起“柿业”。在来富平之前,王薇通过实地走访,发现陕西人熟知的水果柿子并没有得到深度开发。柿子产品除了柿饼,就是柿子醋。
于是,王薇和她的团队,在富平淡村镇的尖柿优生产区,建起了一座柿酒酒庄。承载着他们梦想的云集柿业富平柿园综合项目雏形初现。该项目是集一二三产融合的示范园区,主要从事柿酒、柿子醋产品的加工生产和销售、柿子示范种植以及乡村旅游、文化传播等。2023年6月,该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后,将年产1000吨柿酒及3000吨柿渣生物菌肥,预计年产值可达2亿元。
目前,项目酒庄已试运营。该项目柿酒生产车间、接待中心、农业种植共吸纳淡村镇当地近百名村民在园区正式就业,带动周边1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截止2022年底,该项目成功带动周边群众种植优质柿子树种逾10000亩,通过收购柿子原料,带动每个农户增加种植收入1000元-3000元。
“在酒庄生产车间工作的近70名员工中,有将近三分之二是女性。他们有的是留守乡村妇女,有的事返乡务工人员。他们的工资在3000元—3500元不等。”王薇说,在柿子收购季,同时也是非农忙时节,会有大量周边的阿姨、姐妹来酒庄进行短期务工,主要从事对柿子进行挑选、分拣、投入传送带等工作。
“富平县柿子产业上的女性,就像一颗颗柿子,未成熟时青涩硬朗,成熟之后柔软甘甜。”王薇说,富平的女性更像富平柿饼,永远保持柔软甜美的溏心。希望我们一起用辛劳的汗水画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种植能手”帮村民“小”木耳上发“大”财
5月10日,在柞水县秦丰村木耳基地,61岁的陈道莲正在自家大棚里查看木耳长势。新华网 杨喜龙 摄
“还有10天时间,第一茬木耳就能采摘了。今年种植木耳的纯收入能有5万元。“在柞水县秦丰村木耳基地,61岁的陈道莲正在自家的大棚里做采摘木耳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地上铺完塑料膜后,又忙着在棚外空地上摆放凉晒架。
“片大肉厚,鲜嫩味美。”木耳,是陕西柞水人从清代就开始种植的作物,但因方式传统,很难形成规模。今天,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小木耳”长成“大产业”,成为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
5年前,陈道莲开始在村里木耳种植基地打工,学习木耳种植经验。今年3月份,在她承包了14个木耳种植大棚里,下了10万个菌棒,开始自已种起了木耳。
在她这个“种植能手”带领下,村里40多位妇女都加入了种木耳的行列。其中,13人也和她一样搞起了自家的种植大棚。他在忙完自家大棚的劳作之后,还利用剩余时间去其他种植户的大棚里,指导种植工作,传授种植经验。
如今,全村151户通过股金联结、劳务联结、产业联结等方式参与木耳种植,每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村里的木耳种植基地,为60余名妇女提供就业岗位和承包大棚等致富途径。木耳产业成为了他们的“摇钱树”。
“种木耳满足了我和姐妹们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挣钱的愿望,希望大家通过勤劳的双手让生活越来越美好。”陈道莲说。
“养蚕专家”带乡亲“作茧致富”
5月11日,在石泉县明星村蚕桑研学实践教育基地,60岁的赖珍彩给蚕宝宝喂桑叶。新华网 杨喜龙 摄
“ 2022年,我和老伴养蚕收入1 7万元。”今年60岁的赖珍彩说,她和老伴目前养了200多张小蚕。她计划再养70多张大蚕,500多张小蚕,今年收入估计有近20万元。
西北第一蚕桑产业大县陕西石泉,北依秦岭、南枕巴山,汉江穿县城而过,早在西汉时期就是蚕桑丝绸产业的重要产区。如今,石泉现有桑园面积7万多亩,养蚕农户近万户,是中国蚕桑之乡、西北蚕桑第一大县。
早在1984年,赖珍彩开始和丈夫尝试养蚕。她没想到的是,39年的养蚕路,让她成为了村里的养蚕示范户,而且是远近闻名的“养蚕专家”。
“养好小蚕一半收”赖珍彩说,把小蚕养好了,就已经有了一半收入。2006年,当地政府将“小蚕公寓”建在赖珍彩家里。她在照顾自家蚕宝宝之余,帮助其他养蚕户寄养幼蚕10天,让幼蚕度过危险期,以保证其他养蚕户的全年收入。
“目前,我帮100多户寄养了200多张小蚕”赖珍彩说,在这10天时间里,养蚕户也可以出去打临工,再挣一份收入。
赖珍彩自己养蚕致富的同时,也不忘乡里乡亲,经常上门指导村里其他养蚕户,分享育蚕经验。在她的带动下,池河镇已有400多户农民,一起跟她养蚕增收。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身边的姐妹们把蚕养好,将桑蚕产业做大,一起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赖珍彩说。
王薇他们项目后续的餐饮和住宿服务,还将需要大量女性员工;陈道莲期待着今年木耳丰收后,还想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赖珍彩虽然年龄大了,但还想在桑叶茶、桑叶粉等食品制作上下功夫,让蚕桑产业升级增效……他们正用一腔热情书写新时代巾帼追梦奋斗的故事。(杨喜龙)